top of page
作家相片V催眠講師

為什麼要覺醒?

文/吳九箴 摘自《其實,佛不是佛,你也不是你》後記

   很多人問我,為什麼要覺醒?當你看清一切實相,當你看清這個紅塵,都只是我們心中妄覺幻想的投射,還需要活在這個有情的世界嗎?這個有情世界裡,每個人 的一生都是在尋求愛人及被愛,在有情眾生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情、關懷和許多感人的互動,所有感人偉大的藝術,不論是文學、戲劇或音樂,都是以人的情為出 發點,當我就們看清一切,把情看透,把人看得一清二楚,再也沒有模糊朦朧的美,人生沒有任何幻想和期待,那麼,為何還要活在這個有情世界?否則,為何我們 要覺醒?

  

是啊!為何我們要覺醒?

  如果覺醒過程是痛苦的,覺醒之後是無趣、枯槁的,為何我們要覺醒?

  我說,如同一顆種子被埋在土裡後,開始發芽、茁壯,接著開枝,接著散葉,結果,這些過程,就是這顆種子的生命歷程。 

   人也一樣,從出生到童年,到青年、壯年,以至老死,也都是有很多階段要經歷的,如同種子長成大樹,當一個人的靈魂在這世間走到了某一個階段,就應該覺 醒,這個自覺意識,在小孩子及年輕人身上不會出現,因為他們的生命歷程還沒走到自覺的階段,就像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,你硬要教他經濟學和心理學,他是不 可能理解的。但同樣是這個小孩,等他長大進入大學,這些經濟學、心理學或物理學等知識系統,他自然可以理解,別忘了,這些知識系統沒有變,而是他內在的東 西在變化、成長,是他內在有個東西,讓他開始有更高的理解力,這個理解力,隨著年紀增長,慢慢就會形成覺醒狀態的自我或人格,這就是人為何要覺醒? 

  自我覺醒是一個生命中自然會出現的歷程,當我們在這有情世界的遊樂場,玩了三、四十年的遊戲,難道你不會想知道是誰設計建造這些遊戲?難道你不會想搞清楚,並超越這個遊樂場帶給你的種種苦痛嗎?

  覺醒,並不代表無情或無人性,過去沉睡時,看山是山,覺醒後看山不是山,這是很自然的事,一個人自然地走到了覺醒的歷程,卻故意逃避不想醒,才是違反自然的。

   當我們覺醒,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在這個有情遊樂場過日子,但我們將具有更強的洞悉力和察覺功夫,我們知道遊樂場的種種設施都是人造的,都是假的,我們就能 以一種覺醒的狀態來玩這些遊戲,不一樣的是,我們再也不會沉迷在裡面,也不會執著或強求一定要再玩幾次。慢慢的,我們的角色好像就會變成遊樂場的工作人員 或管理員,沒錯,我們還是可以和很多小孩子一起玩遊,甚至我們只是在旁邊照顧他們,這就是覺醒者的角色,如果你肯上進再深造,總有一天,你會成為這個遊樂 場的董事長或設計者。

   老實說,遊樂場的管理者就等於佛家裡的菩薩,菩薩的梵文翻譯成中文,就是有情的覺悟者,祂己經徹底覺醒了,但仍對這個有情世界的眾生有關懷之情,有一分 想留在這世間等時機叫醒一些該醒眾生的慈悲心。祂留在人世間,祂還是可以感受到有情世界的種種感人現象,人世間的情愛、互信、眷戀、親情,祂都能感受到, 但祂不會受這些現象牽絆和干擾,祂的有情,是為了告訴眾生,這些東西是假的,這些遊戲都是假的,不要再迷戀強求,不要再為此折磨自己、傷害別人,時間到了,該覺醒就趕快覺醒,這場遊戲玩夠久了,該開始做功課了,用心地去學習這些功課,才是我們來這個遊樂場的目的啊!我們不是來玩的,而是來做功課的。

  這就是我的答案。

該覺醒就趕快覺醒,這場遊戲玩夠久了,該開始做功課了,用心地去學習這些功課,才是我們來這個遊樂場的目的啊!我們不是來玩的,而是來做功課的。

  這也是我寫本書想告訴大家的,只有覺醒,我們才能以覺醒狀態及慈悲心,悠遊在這個有情世界,離苦自在,同時盡力幫助那些該醒來,卻還一直在睡夢中受盡折磨的有情眾生。

   覺醒的人,並非是槁木死灰的無情之徒,反而是心中滿溢慈悲的多情之人,雖然,他同樣可以感受到人世間的情愛和各種情緒,但他不會假戲真做,他不會再活在 各種痛苦中,他還是要吃飯、睡覺、洗碗、上班,也會生老病死,也要繳水電費和稅,只是他看透了這一切只是遊戲,他能保持覺知地自在活著,或許他無法成為菩 薩,但至少他不會再活在受盡折磨的惡夢中。

  佛說,每個人都有佛性,我也是,你也是,差別只在於有沒有勇氣去醒過來。老實說,醒來沒有什麼好處,但該醒不醒則是自找苦吃。

  如果可以,希望你可以和我一樣,在四十歲之前醒來,然後以一種豁達姿態,悠遊在這個世間,如同蘇菲教義裡的一句話,是這麼說的:「活在這世間,但不屬於它(To be in the world but not of it)。」這就是觀自在的境界,也是《金剛經》想告訴我們的最核心的訊息,如果你是有緣人,不妨一起來睜開眼睛,進入生命的另一個全新歷程吧!






12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